“断亲”的年轻人没兴趣走亲戚?
亲戚之间不互动、不交往,青年“断亲”现象呈现蔓延之势。老话讲“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几乎变成 “一代无亲,二代无表,三代四代谁也不晓”。很多90后、00后青年,都是独生子女,连兄弟姐妹都没有,二代就更没有表兄弟姐妹。亲戚概念逐渐淡漠,亲缘关系黏性几乎丧失,对现存亲戚之间的互动几乎失去兴趣。
从社会关系上看,青年“断亲”,亲缘关系淡漠,并非因为他们冷漠无情,而是社会整体环境以及生产生活、交往方式等大气候造就的,甚至持续数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断亲”现象愈发严重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是一段经济快速发展史,更是一段人口离开农村走向城镇的人员快速流动史。很多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离开了乡土社会,甚至就出生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中。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个体意识和原子化的状态增强,却不像前辈那样深入参与家族事务,甚至很多人热衷于无亲缘社交的“孤独感”。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要求他们拥有强烈的亲缘关系观念,显然有些强人所难。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一代,早已习惯了通过互联网来沟通感情,不少人在网上可能都是“社交达人”,一旦在线下,则表现出深度的“社交恐惧症”。“键对键”取代“面对面”,也让他们缺少了与亲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长此以往,亲戚关系越来越淡也就在所难免了。
眼下的疫情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疫情防控让很多年轻人很久都没有出过省了,之前最重要的与亲戚见面交流的节日——春节,也逐渐失去了提供团聚机会的载体功能。数年见不上一面,想要维持良好的亲缘关系,难度可想而知。
年轻人亲缘关系的淡漠虽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可对于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传统习俗的传承等,都会带来不小影响,唤醒他们的亲缘观念,要有的放矢。
一方面,要对青年群体的“断亲”行为保持宽容,不要动辄扣“冷漠”“无情”之类的帽子。亲缘关系的淡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重建亲缘观念显然也无法一蹴而就。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成熟以及走入结婚生子的人生新阶段,家庭亲缘关系结构都会得到重塑,年轻人也会逐渐认识与发现亲缘关系的价值。
另一方面,社会也要为年轻人唤醒亲缘观念创造有利条件。亲缘关系脱胎于传统社会的观念与习俗,亲缘关系的淡漠也肇因于诸多传统的消逝,如年味淡了,各色传统节日,都变成了美食节、购物节。如何让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让那些本应团圆团聚的传统节日回归本真内涵,成为年轻人与亲戚交流互动的载体,恐怕也是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走亲走亲,越走越亲。“断亲”青年亲缘观念的唤醒与重建也需要多“走”,走出的互联网的线上社交状态,走出与亲戚“绝缘”的茧房,走进氛围浓烈的传统节日,走入其乐融融的亲戚交流场景。走得多了,亲缘关系自然也就近了。
【生词】
1. 蔓延 [ màn yán ]:(动)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向周围扩展滋生。
2. 黏 [ nián ]:像糨糊、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
3. 有的放矢 [ yǒu dì fàng shǐ ]: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
4. 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5. 茧 [ jiǎn ]: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通常是白色或黄色的。蚕茧是缫丝的原料。
6. 其乐融融 [ qí lè róng róng ]:融融:和谐而快乐的样子。形容快乐的样子。
网址:http://zqb.cyol.com/html/2022-06/15/nw.D110000zgqnb_20220615_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