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03/05] 砍药价助长“缺药潮”?台湾“糖果药”引热议 작성일   |  2024-02-28 조회수   |  27994

[간체자]

 

砍药价助长“缺药潮”?台湾“糖果药”引热议

 

 

中新网2月27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近期台湾通货膨胀,唯独一颗2元多(新台币,下同)的“糖果药”却愈来愈多。台当局卫福部门“健保署”近日宣布今年最新药价调整,大砍药价逾55亿元,但被诟病只是“让老药一跌再跌”“最快年底恐引发缺药潮”“看似帮健保省钱,最后还是病患受苦”。

  台当局卫福部门“健保署”日前公布4月的药价调整,大砍4551项药价、金额为55.3亿元。本次调降幅度最大的前3名,依序为大肠直肠癌治疗药品、乳癌药品和治疗胃跟十二指肠溃疡的胃药。

  台湾药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黄金舜指出,被砍价的药品中,新药占7%,有九成以上为“老药”,超过专利15年的老药占93%,还有厂商手上13款药品中的9款已计划不生产。

  黄金舜认为,老年人口变多,就医用药就会变多,未来6个月左右就可能造成部分药厂停产,恐最快年底引发缺药潮,预估目前600万名慢性病患会受影响。

  老药变成“糖果价”,“台湾身陷缺药困境”?

  台“健保署”最新统计,在健保给付的14000多种药物中,一颗不到3元的药物多达3879品项,占比接近28%。在3879种健保“糖果药”中,申报量前3名的品项分别为糖尿病用药二甲双胍、退烧止痛药阿司匹林、抗焦虑药物阿普唑仑,均属历史悠久、早已过了专利期的老药。

  台湾资深药师沈采颖说,许多老药过了专利期,变成“糖果价”,一颗1、2元,对于医院来说,药价差太少,无利润可言,不太愿意进药;至于药厂更是无利可图,等药证到期,就不愿再制造;而进口代理商也可能不再延展药证,停止进口,这当然影响病人用药。

 台“健保署”统计,目前共有近四千种“糖果药”。台湾《联合报》图

  岛内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日前脸书发文透露,台湾身陷缺药困境,健保却买不到1粒不到1元的口服剂型类固醇Hydrocortisone,她需托人从美国代购。

  相关“缺药声”也引发台湾网友热议:“药比糖果还便宜”“健保利润不断在压缩、老人愈来愈多、年轻缴保费的劳动力愈来愈少”“药商赚不到,护士没薪水,医师哭太少”“不要生病就好了”“没有药、没有护理人员,健保的美好泡泡还能撑到何时”。

  “缺药声”不断,原因在哪里?

  台湾大学药学专业学院教授沈丽娟指出,“健保署”每年4月1日调整药价,往往从3月开始就出现“缺药声”,建议“健保署”重新检讨“药品费用支出目标制(DET)”,唯有真正厘清药价差的金额,才能做好药价调整。

  台湾药学会理事长康照洲也认为,“健保署”找不到调整药价的良好工具,而采用药价调查方式,但药厂将药品卖到医院的价格包含药价差,健保参考药品贩售的发票,并无法了解真正药价,试办十多年的DET确实应该检讨改善,研议出一套真正适用药价调整的方案。

  台湾医药品法规学会理事、前“卫生署副署长”萧美玲指出,药价调整涉及市场经济学,对于台湾为何有药厂不再制药,“健保署”有必要召开专家会议,研拟调整DET相关机制。

  对于相关讨论,“健保署长”石崇良表示,过专利期药品因制造技术纯熟、品项多、销量大,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能让健保给付更多新药。另外,药界希望继续执行DET,但执行内容、细节确实有必要调整,预计今年上半年着手修正。

  据悉,“健保署”自2013年起实施DET,每年调整药价,省下的费用将挹注新药收载。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指出,每年调整药价是必要的,但并非帮健保节流的主要方式,“健保署”应聚焦和回应民间的担忧,究竟省下的支出是运用在哪些地方,应细分探讨,若光是公布药价调整的品项和金额,也是徒劳无功,反而是增加担心和疑虑。

 

岛内业内人士分析,正在試辦的“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方案应重新检讨。 台湾《联合报》图

  药价调整是否会影响药厂制药、进口药品的意愿?

  对于本次药价调整是否会造成“缺药潮”,药厂业界有不同看法。台湾制药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苏东茂指出,若因为“卫福部”今年砍药价造成缺药,预期受伤仅是规模较小的药厂,上市柜药厂较能以更弹性的方式来应对。

  石崇良说,“健保署”公布药价调整后,至今尚未接获药厂停止生产药品的讯息,依过往经验,缺药因素多为原物料短缺、供应不稳所致,受药价影响的“非常少”。

  康照洲表示,药价调整公告后,厂商如有不敷成本,可于3月8日检具成本分析资料,向“健保署”提出价格调整建议。在利润愈来愈低情形下,目前药价方案确实有所问题,但如果健保提升药价比砍价前高,“健保署”往往会付出更多的成本,这务必要进行检讨。

  黄金舜认为,低于“地板价”的药品,应由“健保署”统一采购。康照洲指出,统一采购的好处是,各医院的药价差将会消失,可以缓解缺药,但药厂也可能为了要抢进医院市场,而把药价降的更低、折让更多,甚至出现“关说(说情)”等情形,这又是另一问题。(完)

 

[번체자]

 

砍藥價助長“缺藥潮”?臺灣“糖果藥”引熱議

 

中新網2月27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近期臺灣通貨膨脹,唯獨一顆2元多(新臺幣,下同)的“糖果藥”卻愈來愈多。臺當局衛福部門“健保署”近日宣佈今年最新藥價調整,大砍藥價逾55億元,但被詬病只是“讓老藥一跌再跌”“最快年底恐引發缺藥潮”“看似幫健保省錢,最後還是病患受苦”。

  臺當局衛福部門“健保署”日前公佈4月的藥價調整,大砍4551項藥價、金額爲55.3億元。本次調降幅度最大的前3名,依序爲大腸直腸癌治療藥品、乳癌藥品和治療胃跟十二指腸潰瘍的胃藥。

  臺灣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被砍價的藥品中,新藥佔7%,有九成以上爲“老藥”,超過專利15年的老藥佔93%,還有廠商手上13款藥品中的9款已計劃不生產。

  黃金舜認爲,老年人口變多,就醫用藥就會變多,未來6個月左右就可能造成部分藥廠停產,恐最快年底引發缺藥潮,預估目前600萬名慢性病患會受影響。

  老藥變成“糖果價”,“臺灣身陷缺藥困境”?

  臺“健保署”最新統計,在健保給付的14000多種藥物中,一顆不到3元的藥物多達3879品項,佔比接近28%。在3879種健保“糖果藥”中,申報量前3名的品項分別爲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退燒止痛藥阿司匹林、抗焦慮藥物阿普唑侖,均屬歷史悠久、早已過了專利期的老藥。

  臺灣資深藥師沈採穎說,許多老藥過了專利期,變成“糖果價”,一顆1、2元,對於醫院來說,藥價差太少,無利潤可言,不太願意進藥;至於藥廠更是無利可圖,等藥證到期,就不願再製造;而進口代理商也可能不再延展藥證,停止進口,這當然影響病人用藥。

 

臺“健保署”統計,目前共有近四千種“糖果藥”。臺灣《聯合報》圖

  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臉書發文透露,臺灣身陷缺藥困境,健保卻買不到1粒不到1元的口服劑型類固醇Hydrocortisone,她需託人從美國代購。

  相關“缺藥聲”也引發臺灣網友熱議:“藥比糖果還便宜”“健保利潤不斷在壓縮、老人愈來愈多、年輕繳保費的勞動力愈來愈少”“藥商賺不到,護士沒薪水,醫師哭太少”“不要生病就好了”“沒有藥、沒有護理人員,健保的美好泡泡還能撐到何時”。

  “缺藥聲”不斷,原因在哪裏?

  臺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教授沈麗娟指出,“健保署”每年4月1日調整藥價,往往從3月開始就出現“缺藥聲”,建議“健保署”重新檢討“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唯有真正釐清藥價差的金額,才能做好藥價調整。

  臺灣藥學會理事長康照洲也認爲,“健保署”找不到調整藥價的良好工具,而採用藥價調查方式,但藥廠將藥品賣到醫院的價格包含藥價差,健保參考藥品販售的發票,並無法瞭解真正藥價,試辦十多年的DET確實應該檢討改善,研議出一套真正適用藥價調整的方案。

  臺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前“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指出,藥價調整涉及市場經濟學,對於臺灣爲何有藥廠不再製藥,“健保署”有必要召開專家會議,研擬調整DET相關機制。

  對於相關討論,“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過專利期藥品因製造技術純熟、品項多、銷量大,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能讓健保給付更多新藥。另外,藥界希望繼續執行DET,但執行內容、細節確實有必要調整,預計今年上半年着手修正。

  據悉,“健保署”自2013年起實施DET,每年調整藥價,省下的費用將挹注新藥收載。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每年調整藥價是必要的,但並非幫健保節流的主要方式,“健保署”應聚焦和迴應民間的擔憂,究竟省下的支出是運用在哪些地方,應細分探討,若光是公佈藥價調整的品項和金額,也是徒勞無功,反而是增加擔心和疑慮。

島內業內人士分析,正在試辦的“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方案應重新檢討。 臺灣《聯合報》圖

  藥價調整是否會影響藥廠製藥、進口藥品的意願?

  對於本次藥價調整是否會造成“缺藥潮”,藥廠業界有不同看法。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指出,若因爲“衛福部”今年砍藥價造成缺藥,預期受傷僅是規模較小的藥廠,上市櫃藥廠較能以更彈性的方式來應對。

  石崇良說,“健保署”公佈藥價調整後,至今尚未接獲藥廠停止生產藥品的訊息,依過往經驗,缺藥因素多爲原物料短缺、供應不穩所致,受藥價影響的“非常少”。

  康照洲表示,藥價調整公告後,廠商如有不敷成本,可於3月8日檢具成本分析資料,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在利潤愈來愈低情形下,目前藥價方案確實有所問題,但如果健保提升藥價比砍價前高,“健保署”往往會付出更多的成本,這務必要進行檢討。

  黃金舜認爲,低於“地板價”的藥品,應由“健保署”統一採購。康照洲指出,統一採購的好處是,各醫院的藥價差將會消失,可以緩解缺藥,但藥廠也可能爲了要搶進醫院市場,而把藥價降的更低、折讓更多,甚至出現“關說(說情)”等情形,這又是另一問題。(完)

 

网址: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170670.shtml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