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 작성일   |  2019-03-07 조회수   |  3679

 

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系统的战略任务。其中,有四个关键点要准确把握。

 

一是高标准的教育目标现代化。《2035》全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包括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将实现从普及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三级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但质量方面还有差距。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是由中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提升到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教育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把目标聚焦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也可以说高标准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而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之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迫切需要与殷切期望的时代必然使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攻坚突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标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世界教育高地,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2035》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招。我们所要建设的优质教育是面向未来持续创新的教育,是革除传统教育弊端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目前我国存在着种种影响创新的顽症,如中小学“应试教育”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脱节、工学分离,学生难以掌握新技术、提升新技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养成。不消除这些顽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社会贡献度的任务难以真正落实,更不能真正适应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然成为发展优质教育的关键。《2035》就发展优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了“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基本理念;系统提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等重要举措;在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改革创新设计的整体性和综合施策。

 

三是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体系现代化。《2035》着眼于服务终身学习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全局,把教育体系现代化作为总体性教育目标。教育系统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主体的庞大系统,建立灵活、多样、开放的教育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发挥教育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分割和交叉管理,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教育组织形式自成一体、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功能合理的完整教育体系,影响学习者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多种通道成才。必须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符合现代教育的特征,突破了单一封闭的人才成长通道,丰富了教育的供给主体构成以及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加了学习者的选择性,必将进一步催化教育领域内各子系统、教育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2035》对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制度环境进行了顶层设计,包括: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等帮助学习者成长成才,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这些举措将为不同人群提供随时随地可学的学习环境,有力促进并最终形成人人向学的文化氛围,建成中国特色的“人人皆学”之邦。

 

四是突出依法治教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领域全方位的转型性变革,涉及思想观念、组织架构、结构体系、运行方式乃至制度规则等,必将引起也必将要求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法制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依据,要建立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完备法制体系,实行依法治教。《2035》提出,要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综合运用法律、标准、信息服务等现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常态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教育现代化的治理将从自上而下的管理向上下结合、政府、办学主体和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转变。

必须看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调整的系统工程,是包含组织机构、治理结构和队伍建设的艰巨改革建设过程,既需要有很好的顶层设计,又要有壮士断腕的胆识和踏实细致的组织实施。要继续大力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实行减政放权,把一些不该管的事情坚持交由基层和社会负责,把该管的事情认真管好,加强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政府有效地发挥监管服务职能,让学校充分地体现办学主体地位,让社会更好地扮演参与监督角色,形成有序高效的治理结构,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证。要特别重视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利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机制,发挥伴随式收集的数据在教育治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放管服”改革效能。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支撑。一百多年来,中国走过了教育救国到教育兴国的历程,到2035年,中国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教育强国的梦想。我们要满怀信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生词】

1. 实施 [ shí shī ] :实行(法令、政策等)

2. 把握 [ bǎ wò ] :A.握;拿

                               B.抓住(抽象的东西)

                               C.成功的可靠性(多用于“有”和“没”后)

3. 宣示 [ xuān shì ] :公开表示;宣布

4. 普及 [ pǔ jí ] :1.普遍地传到(地区、范围等)

5. 奠定 [ diàn dìng ]:稳固地建立

6. 必由之路 [ bì yóu zhī lù ] :指前往某处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多用于比喻

7. 聚焦 [ jù jiāo ] :A.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

                               B.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

8. 培养 [ péi yǎng ] :A.以适宜的条件使繁殖

                                   B.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

9. 拥护 [ yōng hù ] :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10. 关键 [ guān jiàn ] :A.门闩或功能类似门闩的东西。

                                       B.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C.最关紧要的

11. 顽症 [ wán zhèng ] :A.指经久不愈或难以治疗的病症。

                                         B.比喻难以治理的事

12. 衔接 [ xián jiē ] :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属

13. 涉及 [ shè jí ] :牵涉到;关联到

14. 治理 [ zhì lǐ ] :A.统治;管理

                               B.整修

15. 监督 [ jiān dū ] :A.察看并督促

                                   B.做监督工作的人

16. 支撑 [ zhī chēng ] :A.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

                                       B.勉强维持

 

 

 

 

 

 

 

 

 

网址: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305/c1053-30958138.html

 

인쇄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