제목   |  [12/30] 孩子想让父母“看见”有多难? 작성일   |  2022-12-21 조회수   |  13706

孩子想让父母“看见”有多难?

 

心理聊吧| 《阿凡达2》热映引亲子话题:孩子想让父母“看见”有多难?

 

 

  《阿凡达》热映引发亲子关系话题—— 

  孩子想让父母“看见”有多难?

  最新热映的《阿凡达2》,还是一部聚焦家庭成长的影片。片中,男主角的两个儿子正值少年,儿子们多次“闯祸”,总被父亲言责,辩解也无果。片尾决斗高潮部分,二儿子勇敢且沉稳地救回了父亲,父亲才看到了儿子们的成长。南京市第三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王雁告诉记者,“不被看见”的情况存在于很多关系中,然而,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需要被看见,被连接,“看见孩子”是我们能够实施教养的前提条件。

  大片热映引发“被家庭看到”话题

  《阿凡达2》热映在网上引起很多讨论,视觉话题之外,很多人表示,电影对这个六口之家的家庭生活有很多刻画,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能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

  电影的剧情设定为第一部结束后的十多年,主角一家六口,两个儿子刚好正是青春期,女儿还小,养女也在青春期。男主角杰克成为奥马蒂卡亚的酋长后,一直对宿敌保持警惕,对两个儿子手把手教导捕猎技能,采用军事化管理,儿子称呼父亲为“长官”。

  面临家庭搬迁、融入新生活等变故,敏感的青春期孩子总是容易闯祸,每当此时父亲总是严厉对待,两个儿子常常为了息事宁人而主动揽责。最后高潮时,大儿子承担起长兄的责任,奋勇御敌,不幸牺牲。二儿子毫不退缩,沉入海底救父亲,在父亲表示撑不过去时 ,二儿子极其沉稳地告诉他怎么做,一直陪着他,有勇有谋,最终获救,父亲则对儿子显示出了肯定。

  不少网友表示,其实两个儿子都特别有担当,但父亲是那种大家长式的发号指令,根本没发现孩子已经很棒了。很多人心有戚戚焉地表示,对这一幕很熟悉,自己也曾不被家人“看到”。

  “他落寞的表情让我思考一个孩子想被看见的恳切”

  采访中,王雁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好多年前,一次课间,一个学生没有预约面询就跑来办公室说要和我聊聊天,当时我手上还有工作要做,就问他能否换个时间再来,他说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想和我闲聊。凭心理老师的直觉,我认为他不是真的只想闲聊,但当时手上的工作又很紧急,就告诉他如果不介意的话,我这会儿可能要一边工作一边听他倾诉。他说没问题,就开始讲发生在自己身上好玩的事情,我听他讲得有趣,就回了一句:听起来你的生活很丰富,尤其是你的描述也非常有趣,真好玩!我这句话说完,他好一阵子没有任何反应。我抬眼一看,他表情落寞,淡淡地说了一句:我爸妈从来不觉得这些事情好玩。

  “这件事情我一直记忆犹新,他落寞的表情也让我思考一个孩子想要‘被看见’的那份恳切。”王雁告诉记者,确实有很多孩子不被看见、不被理解。

  她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就常常跟学生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都需要被看见,被连接”,欢迎学生随时到办公室和她聊聊天,讲讲自己的故事。

  王雁从心理角度分析表示,期待“被看见”,投射着我们对于存在感的需求,“想象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通过父母等养育者的回应,确认自己的存在,进而确信自我的价值,孩子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就由此建立了。”所以,在亲子关系中,只有当孩子“被看见”的时候,我们跟他的一切沟通,才能成为可能。“看见孩子”,是我们能够实施教养的前提条件。

  孩子为啥总容易让父母“失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示失望和着急,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不想上学等等。

  王雁解释表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只看见了孩子外显的行为,而没有看见行为背后的情绪、期待以及孩子本身。一旦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家长的评价标准,家长就容易失望,假如家长能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需要,也许他的态度就能发生转变。

  王雁向记者进一步阐述表示,其实大多父母天生是具备看见孩子的能力,这就是亲子间的依恋关系,本质上这份依恋有着生物学的基础。

  依恋关系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心理脐带,所有的爱和教育都是借此有效传达的。一般而言,出现孩子“不被看见”的情况通常是关系出现了问题。而一个家庭的主要关系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每个人和自我的关系。

  对父母而言,在这些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又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通常也是出自一个要求严格的家庭。他们会有自己的行为标准,也有自己的道德法则,一旦孩子逾矩,他们就很难看见孩子的独特性,从而对孩子表达失望。

  王雁表示,需要指出的是,这份失望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因为这失望只是建立在他自己的评价标准之上。

  同时,每一个孩子都出生在关系中。如果一对夫妻感情融洽,又能与自我和解,生活中也没有重大的创伤事件,那么他们的孩子就能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关系中成长,他们的需求会被及时看见,也能被及时回应。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以及价值感都能很好地建立起来。

  反之,如果孩子出生在一个关系本身就有危机的家庭环境中,那么他们就很难被看见。这时候孩子通常会在家庭之外寻求能理解和看见自己的人,比如同伴或者陌生人。

  王雁坦言,当孩子把自己的依恋关系投向他人的时候,基本上父母就失去了教养孩子的权利,那么彼此之间的冲突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都是充满对立和失望的。

  另外,王雁也特别提到一个关键时期,就是孩子的青春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和父母关系重新定位的时候,也最容易出现问题。青春期的孩子一边要独立一边要依赖,他们在“成人”和“孩子”之间摇摆,就对父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满足他们的成人感,也要满足他们的依恋感。很多家长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很难“伺候”,也是这个原因。

  家长想“看见孩子”要先学着打破屏障

  在《阿凡达2》中,二儿子一直努力做自己,果敢也勇敢,默默成长,通过一场大事件才被父亲看到。然而,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事件,孩子想被看见,家长其实也想看见孩子,这中间的屏障该如何打破呢?

  王雁给家长们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永远保持觉察和自我成长。只有不断自我觉察和个人成长,我们才能更有弹性和灵活性,也能更加从容和睿智。

  第二,看见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如果父母的反应不符合孩子的情感需要,那么孩子可能就会重复某种行为,这样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孩子和父母都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变得越来越沮丧。看见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其实并不那么容易,需要我们觉察并学着真正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因此,我们不要被孩子表象的行为所迷惑,而要努力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进而看到孩子的需求。

  第三,看见孩子的独特之处,看见孩子的天赋。我们一旦被传统的价值观所束缚,就很难多元全面地看见自己的孩子。比如学习这件事情,很多孩子并不是不爱学习,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往往家长会因为那条路少有人走而轻易地否定孩子。

  第四,看见孩子的生命本身,看见孩子的成长变化。家长要愿意花一点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欣赏的眼光去听他们的故事,这样才能离自己的孩子更近,也更能看见自己独一无二的孩子。

 

 

 

 

 

 

 

 

 

 

 

 

 

 

 

 

 

 

 

 

 

 

 

 

 

 

 

 

 

 

 

 

 

 

 

 

 

 

 

 

 

 

 

 

 

 

 

 

 

 

 

 

 

 

 

 

 

 

 

 

 

 

 

 

 

【生词】

1. 酋长 [ qiú zhǎng ]:印度次大陆部分地区的首长或领袖(如在一个村庄)。

2. 息事宁人 [ xī shì níng rén ]:原指不生事扰民,后指从中调整或自行让步,平息纠纷,使彼此相安,和睦相处。

3. 心有戚戚焉 [ xīn yǒu qī qī yān ]:意为心中产生共鸣,深有感触。

4. 恳切 [ kěn qiè ]:真诚而殷切。

 

 

 

 

 

 

 

 

 

 

 

 

 

 

 

 

 

 

 

 

 

 

 

 

 

 

 

 

 

 

 

 

 

 

 

 

 

 

 

 

 

 

 

 

 

 

 

 

 

 

 

 

 

 

 

 

 

 

 

网址:http://fashion.ce.cn/news/202212/20/t20221220_38296504.shtml

인쇄하기